學院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圓滿完成井陉石頭村曆史文化調研活動

發布日期:2021-07-29 作者: 來源: 本站原創 點擊:

為進一步推動史學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程,加快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速度,2021年7月3日-4日,我院師生38人,深入太行山腹地,完成了河北井陉于家村曆史文化調研(教學實踐)活動。

image.png

(調查隊師生到達于家石頭村,背景為戲台)

于家石頭村是河北省惟一的古村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壘石成牆、劈石為瓦”,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村落風貌。村落空間體現了傳統的河北山居文化,宗族文化特點。大量極具當地特色的住宅、戲台、廟宇等石質建築分布于村落之中,形成了獨特的曆史文化空間,為我院學生的曆史文化調研活動提供了極具特色的範本。自2020年12月始,學院在強調理論和實踐、知識與技能的融通,有效拓展學生能力訓練的基礎上,啟動創建高質量創新實踐平台工作,确定了将“于家石頭村調研項目”做成首個創新性的教學實踐案例。2021年1月18日,學院舉辦“于家石頭村教學調研項目”解讀會,會上推出了石頭村八大調研選題,為同學們指定了寒假閱讀書目,布置了假期走訪調查任務。4月22日晚,以同學們的寒假調查報告為底本,學院組織召開了“2020-2021學年鄉土曆史文化調研成果交流會”,完成了對調研隊成員最後人選的考察。7月1日晚召開了行前動員會,導師呂志茹教授專門為同學們做了《口述資料的采集》的專題講座。

image.png

(呂志茹老師調研前為同學們做口述資料的采集專題講座)

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礎上,7月3日-4日師生38人分成8個調研小組,圍繞宗族與村落、供水與排水系統、戲台與廟宇、太行山村落的共性與特殊性、古村落開發的困境與出路、民間傳說與史書、抗日戰争中的石頭村、于氏家族女性婚姻問題八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地走訪、調查。

調研中,師生們不辭辛苦,在高溫下上山下河、走街串巷,尋訪定位古迹廟宇,丈量住宅、房基地,調查宗族祠堂,拍攝各類碑刻,尋訪戲曲傳承人,族譜修訂參與者、聽街頭老人講抗戰故事……在兩天的走訪中收獲頗豐。一是婦女、水利等問題的口述史進展順利;二是宗族問題找到了新線索——木堯詳年編寫的新家譜;三是山村空間布局組登南山、探水池,初步勾勒出村莊空間的發展脈絡。四是在采訪劇團老成員的基礎上,鄉村劇社的曆史叙事設想基本成立;五是村民支援南山抗戰部隊給養的口述材料細化了太行山抗戰曆史;六是石頭村外宣文本中的翻譯問題及标志、路牌的英文規範材料基本搜集完全……。下一步,師生們将利用暑假時間抓緊時間整理資料,最終完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同時,在實地調研石頭村後,師生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積累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正在争取把其中一些調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石頭村旅遊發展規劃意見,助力“古村+休閑”、“古村+旅遊”、“古村+研學”等模式的形成和發展。

image.png

(口述史調查進展順利)

image.png

(師生們不辭辛苦,在高溫下上山下河、走街串巷)

image.png

(山村空間布局組登南山、探水池,初步勾勒出村莊空間的發展脈絡)

調研中大家紛紛表示教學實踐活動形式創新,意義重大。一方面,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口述,聆聽“老故事”,還原“老場景”,可以将在專業課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來。這是一個鞏固課堂知識,重新建構新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創作的過程,能使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曆史學專業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實踐活動也将本科“課程思政”搬到了田野鄉間,家鄉故土,使同學們在調研、走訪過程中直觀地接觸、體悟、關注曆史文化,從而更好的認識民族曆史文化的價值,更好地傳承赓續優秀的曆史文化遺産,從而達到宣傳主流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提升文化自信的目的。

上一條:我院召開石頭村調研項目(教學實踐)中期交流會

下一條: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教工第一黨支部開展專題組織生活會活動

Baidu
sogou